新回憶龍族 Online 官方綜合論壇  - Memory DragonRaja Online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查看: 901|回復: 0

[分享] 兒女是父母的菩薩   

[複製鏈接]
浪子淚 發表於 2009-7-16 14:21:4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  在這個美麗的時候,我想摒除專家學者的色彩,把自己還原為一個
樸實的母親角色,和各位聊一聊。

  我結婚二十二年,當母親二十年,現在老大念大學、老二正要準備
大學聯考。身為母親的角色,雖然我不一定把這個角色扮演得很傑出,
但絕對資深。

  在孩子的面前,我從不諱言自己是個有很多缺點的媽媽;但是因為
我的奮鬥精神夠強,所以我很願意面對種種缺點,把遇到的問題找出來
,並且力求改進。換句話說,我是很誠懇的想把母親這個角色扮演好,
因此,同樣地我要求我的孩子也能夠很誠懇、很用心的扮演好兒女的角
色。

●愛的陰謀家

  如今,我回顧過往數十年人生,覺得難度最高、挑戰最多、但也讓
我收穫最豐富的,就是「母親」這個角色。如果問我扮演這角色最深的
感受是什麼?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;那就是:「一路走來,始終辛苦
,但也始終感謝。」因為在身為人母這條路上,我一直處於學習、成長
、收穫、並且不斷自我調整的狀態中。

  記得有一位西方作家說過:「女人如果想要成長,最好的方法就是
去當母親。」以我本身的經驗而言,當母親的經驗的確收穫良多,比方
說,變得很有耐性;這是被孩子修磨出來的,相信當過父母的人都有很
深的體會。其次是變得更有包容性;如果缺乏包容性,就很難和孩子溝
通。再其次就是做事情會變得很講求技巧和方法,因為和孩子相處是「
高難度的生活藝術」,非得講技巧和方法不可。

  所以,我的結論是:成功的父母必須是「愛的陰謀家」,所謂「陰
謀家」並不是和孩子耍詐,而是指凡事要講求方法、策略和技巧。

●用新鮮的角度看世界

  除此之外,當母親最大的收穫就是,當你和孩子在一起談天、了解
他們的成長狀況時,你也會開始用一個年輕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和生活


  比方說,孩子會告訴你:「專家就是專門害大家」,或者:「校花
就是校門口賣豆花」……青少年的腦筋轉得很快,常有一些另類的思考
,會幫你打開新鮮的視野,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世界。

  而當母親最大的成長就是使自己能從正面的角度看事情,並以積極
、建設性的精神和方式來面對生活。道理很簡單:當父母的都希望自己
的孩子過得快樂、聰明、樂觀、積極、堅強,能夠活出生命中最美好的
部分;如果你對孩子有這樣的要求,首先就必須先去除掉自己生命中脆
弱、消極、負面取向的成分,活出人生當中比較美好的部分,這樣才能
夠對小孩發揮影響力、產生說服力。

  所以為了孩子,在不斷修正調整自我的過程當中,我們反而先活出
了自己人生當中美好的部分。

●孩子帶給父母成長

  有句話說:「女為弱者,為母則強」,對於這句話的前半段,我深
不以為然;但對於後半段,我百分之百贊同,因為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
,為了帶領孩子成長,妳的內在不得不變得強壯起來,這就是兒女帶給
我們成長的地方。

  所以法鼓山的聖嚴法師說:「越是調皮搗蛋、刁鑽古怪,讓父母頭
痛、受不了的小孩,越能夠逼使父母往深刻、苦澀的層面去挖掘、思考
,結果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,孩子給父母帶來了最大的成長機會。」

  在詮釋親子之間的關係時,「兒女是父母的菩薩」是一個莊嚴而美
麗的思考角度,也是我為人母親二十年來感動最深、帶給我最多啟發、
且影響我最正面的一句話。尤其是當我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失望、生氣時
,我就會趕快在心中高高掛起這句話,告訴自己:孩子正在對我提出新
的考驗,讓我有一個成長的機會。

  奇妙的是,當我這樣想的時候,原本種種負面的感覺,就會逐漸降
低下來。所以,有時候我的孩子放學回來,我就會對他們說:「菩薩,
你回來了。」孩子也覺得很好玩。

  其實,親子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可以是很好玩的,不必要那麼緊張,
因為,當小孩讓你失望時,一定是他的表現使你不滿意,也就是說,有
問題發生了。當問題發生的時候,情緒性的發洩於事無補,只會拉遠親
子之間的距離。

  這個時候,一個聰明的做法,就是採取建設性的態度,思考我可以
怎樣幫助孩子?引導孩子?如何處理發生的事件?並且認清:在處理事
件的過程中,其實自己也得到了一個成長的機會。這種思考模式才可以
把事件導向一個「雙贏」的局面,或許,這也才是做父母的應該追求的
一個境界與方向吧!

●兒女眼中的「怪獸」

  而如果我們反過來思索,那麼在兒女的心目中,父母又是什麼呢?
有些孩子會消極的認為是「銀行」或者「提款卡」;有些孩子則認為父
母是兒女的「警察」、「教官」。

  徐懷鈺有一首歌叫「怪獸」,歌詞是這樣的:

  「有怪獸有怪獸,纏著我黏著我,大怪獸、醜怪獸,張開嘴一口又
一口啃著我……轟隆隆每天對著我噴火……想什麼、做什麼,意見沒停
過,彷彿我不該是我。穿不穿耳洞,是我的耳朵;交幾個朋友,是我時
間多,幹嘛要管我,如果時間多,乾脆去指揮交通。口紅再紅,沒要他
吻我;跟誰牽手,愛說去說,反正我從沒認真過……有怪獸,一口又一
口吃掉我原本愉快的生活……別再煩我,再囉唆,一腳把你踹到外太空
。我是哭是笑是美是醜,到底哪一點犯錯,請還給我、讓我自己快樂的
自由……」

  歌詞的內容很有趣,俏皮地表達了父母在兒女心中可能是「怪獸」
的想法。

  記得有一天晚上,我女兒因為被爸爸講了兩句,嘀咕了一聲「怪獸
」,我聽了就對先生說:「沒關係,如果你是怪獸的話,我也是怪獸。
」第二天我對女兒說:「要當怪獸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而且怪
獸也分恐怖的怪獸和可愛親切溫暖的怪獸。如果爸媽是怪獸,絕對會努
力去做那種可愛親切的怪獸。」孩子想了想,就笑了。那天等她放學回
來,我就改口說:「菩薩,今天學校有什麼事要跟怪獸說一說的?」

●怪獸也可以很另類

  在這個事件當中,如果做父母的一聽見孩子說自己是「怪獸」,就
馬上叨念:「我辛辛苦苦養你廿年,你竟然說我是怪獸,真是傷透了我
的心……」這種話一出現,親子之間就會變得很不愉快。所以,「看事
情的角度」很重要,如果能夠從建設性的角度出發,就算孩子說父母是
怪獸,我們也要做一個另類的、有正面影響力、讓他們心服口服的怪獸
,這樣,再負面的事,也就變得正面且有積極的意義了。

  也許各位會覺得「兒女是父母的菩薩」境界太高,無法達成,或許
我們可以試著先把兒女當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一份「禮物」,或者把孩
子當成一個朋友。試想,有些不孕夫妻,花了無數金錢、受了許多痛苦
,用盡千方百計,渴望能得到一個小孩——相形之下,我們順利地擁有
兒女,不必忍受這些波折,孩子真的是上天賜給我們珍貴的禮物了。

  當然,我們也應該期望,在跟兒女相處的過程中,因為我們的努力
、誠懇、愛與關懷,使我們自己也能成為孩子這一生當中一個有意義的
「禮物」和朋友,甚至也成為孩子的菩薩。

●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

  我常覺得,一個家庭理想的成員模式,應該是「情趣夫妻」、「民
主父母」和「體貼兒女」的組合。所謂「情趣夫妻」是指夫妻間除了應
該「有情」、「有義」之外,更要運用「創意」和一點遊戲精神營造生
活的趣味。

  而所謂「民主父母」則是盡量跟小孩保持一個良好「溝通」的狀態
,什麼事情都應該「多聽」,鼓勵孩子把心裡的話說出來。傾聽,是溝
通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
  至於「體貼兒女」的「體貼」,是相對於「孝順」這個字眼而來的
。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?以前我們學生時代課本中的「二十四孝」故
事,已經逐漸從現代教材與讀本中抽出。因為有人說,「二十四孝」其
實只不過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受虐史,比方說「臥冰求鯉的王祥」,用體
溫把結冰的河溶出一個洞,釣一條魚給生病的母親吃;或者「為母埋兒
的郭鉅」,只為減少家裡吃飯的人口,好讓母親能夠吃飽,就要把小孩
活埋……這些做法,或許孝心孝行可感,但做法實在太愚昧也太不人道
了。

  我個人以為,「孝順」這個字眼給人的感覺比較封建,恭敬有餘但
親熱感不足,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孝順之外,更是體貼的小孩。其實
,「體貼」也包含了「孝順」的成分在內。一個孩子如果在家能夠體貼
感恩,相信他到了社會上也絕對不會是那種飆車拿著西瓜刀亂砍的小孩


  教養兒女是一件嚴肅且責任重大之事,因為如果小孩沒教養好,成
為社會問題的話,我們就對不起這個社會。也許一想到這裡,許多父母
都不禁要大嘆:早知這麼麻煩,還不如選擇做個「頂客族」,不要小孩
、夫妻倆自己賺錢自己花就好了。其實也不需要那麼悲觀,因為只要我
們足夠誠懇用心,給孩子一點時間,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。而有一天
,當他們真成為一個體貼的小孩,讓你感到欣慰時,你就會覺得努力和
辛苦有了代價!

●和孩子做朋友

 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通常認為兒女是來「討債」的,這種想法太悲情
、太消極也太無奈了。如果我們把這種無奈的思考方向,扭轉為建設性
的「兒女是父母的菩薩」,認為孩子是來幫助我「修行」的,是不是會
比較好一點?然後有了這樣的體認,站穩了健康積極的腳步後,接下來
再做個「民主父母」。

  民主父母的基本精神,簡單來說,就是「三不四要」,「三不」是
:一、不要權威:期許自己「做孩子最誠懇的、絕不會背棄他的朋友」
。這不只是嘴巴說說而已,而是要在生活中實踐。比方說,和小孩說話
,要避免命令式的語氣,要他們幫忙做事時不妨說個「請」字等。而除
了這些以朋友之道對待的相處之道外,還要經常和孩子分享「彼此是朋
友」的想法,讓他們產生根深柢固的觀念,認同父母的確是他們的朋友
,自然而然,孩子有事就會跟父母說。

●不做「快一點」父母

  二、不要太急:很多父母、包括我自己在內,在孩子成長時,最常
對小孩說的一句話就是「快一點」。舉例來說,孩子在上幼稚園時,父
母都要上班,偏偏孩子又吃得慢,做父母的不免會心急。可是孩子還小
,手腳不靈活,尤其對於生活的節奏、對時間的感受和成人差距很大,
如果我們一味要求孩子動作快,我後來覺得,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公
平的事。

  碰到類似的事情,應該要想個變通的方法,比方說,早餐不要吃稀
飯,改成可攜帶的水果、麵包牛奶,讓孩子帶到學校去吃或請親戚、鄰
居幫忙送孩子上學,從周邊資源取得協助等等,總之,想出一個好處理
、親子雙方都能適應的方法可能會好一點。

  成長實在需要漫長的時間,因此對待孩子不要只看他的今天、他這
學期,或者是這一次的月考、模擬考,只要孩子盡力了、比上一次進步
了,應該對這個孩子抱以期待。如果能把眼光放長遠一點,去看孩子的
一生和將來,做父母的就不會太過著急,變得過分焦慮。

  而當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時,與其著急,不如以建設性的思考:也
就是想想可以怎樣幫助他?將更為實際,也更有意義。因為在這種時候
,他們需要的,不是責備,而是幫助,尤其是來自父母的幫助。

●不用傷害性字眼

  三、不要給孩子負面的批評:心理學家觀察發現,如果父母不希望
小孩子去踩一灘水,可是孩子卻還是去踩了一腳,父母們大致不出以下
三種反應:第一種是立刻開罵;第二種是不罵,然後要求孩子不要踩水
;第三種反應也是不罵,但會帶著孩子去走乾的路面。這三種反應心理
學家給予第三種反應的評價最高。因為開罵是一種情緒的發洩,於事無
補,問題依然存在;第二種父母給孩子的則是一種消極性的建議,只告
訴孩子「不要怎麼做」,卻沒有明確告訴孩子「應該怎麼做」;只有第
三種父母,給了孩子明確的指示,這種小孩因為能夠得到正面的指導,
所以通常他們成長得比較好,也比較能夠自我肯定。

  台灣父母對孩子負面性的批評字眼通常包括了「笨」、「差勁」、
「沒出息」、「賤」、「豬」、「這麼簡單都不會」等等……,所謂「
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」,常對孩子說這些傷害性很強的字
眼,會對孩子造成「洗腦」的效果。長久下去,孩子就會認定自己真是
這樣的人,結果我們常就在無意間把我們最親愛的人給傷害了,這點很
值得父母警惕。不過如果不幸父母的言行已經造成傷害,就要趕快想辦
法彌補,並且修正已經造成的錯誤。

●用擁抱傳達關懷

  至於「四要」,就是:一、要多和兒女交談:交談包括言語交談和
肢體交談,也就是「溝通」和「擁抱」。尤其是擁抱,請想一想:你有
多久沒有擁抱自己的孩子了?擁抱孩子最好要從小就開始,否則孩子大
了要想擁抱他們,可能就有點困難。

  記得我在孩子讀小學時,有一天突然發現我很久沒擁抱小孩了,回
家後勉強擁抱他們,彼此都不太自然,於是,我就宣佈每天都要進行「
擁抱練習」。剛開始孩子都很不習慣,我也是咬緊牙關才硬撐下去;不
過這個堅持很值得,現在我的女兒二十歲、兒子十八歲,我們可以很真
誠熱情且快樂的互相擁抱。

  當然,如果小孩已經上國中、高中了,才突然想要擁抱他們可能真
的不容易,這時候做父母的,就要運用「愛的陰謀」,也就是運用一些
技巧,比方說,和孩子並肩而行時,利用過馬路、閃車子的機會牽住孩
子的手;或者孩子在溫習功課時,敲門到他的房間,拍拍他的肩膀,噓
寒問暖兩句,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進行肢體接觸。也許孩子沒有任何的
反應和表情,但是當你的體溫傳到他身上時,孩子還是可以感覺到你是
關心他的。要突破「不好意思」的心理障礙,畢竟他是我的孩子,對不
對?要勇於、要經常對孩子傳達你的善意和關懷。

●生活多些創意和幽默

  二、要多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建議:常說:「爸媽相信你可以做得到
」、「下次改進」、「多多加油」、「沒有問題」、「慢慢來」,這些
正面積極的話語,都可以幫助兒女肯定自我的價值。

  三、要發揮幽默感、運用創意:據說詩人蕭蕭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
曾在整人玩具店買了一種像大便的整人玩具,開兒子玩笑,把他們「整
」得一蹋糊塗,事後父子三人抱在一起笑成一團,成為日後非常美好有
趣的一個回憶。我想,生活真的可以不必太緊張,親子之間也不必那麼
嚴肅,多運用一些幽默感,一定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。

  另外,創意也是很重要的:據說有某個家庭,每年都舉行一次「家
庭年度十大」票選活動,媽媽在年初把去年發生的大事記錄下來讓全家
票選,有交集的前十項,就是該年的「年度十大」。活動的本身很好玩
,累積數年下來,也變成了一部有趣的家庭史,這就是別出心裁的家庭
生活。

  有的家庭則是定期舉行「家庭會議」,這也是一種創意,不過要注
意可別演變成「鬥爭大會」,或者「小孩缺點的檢討大會」了。父母可
以利用家庭會議的時間,多談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如電影、籃球、星座
等等,等氣氛活潑了,再談一些比較「正經」的話題,才能夠解除孩子
的心防。再者,孩子大了,固定和他們有些約會,或者偶爾寫一封信給
孩子,顯現做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誠意。這些都是運用創意的好方法。

●從愛開始準沒錯

  四、要建立規範:比方說,可以分配撕日曆、洗碗、倒垃圾這類工
作給孩子,灌輸他們分工合作的觀念。還有規定孩子出門前、回家後一
定要和父母打招呼,早晚要記得問安等等……孩子年幼時可塑性較強,
要建立規範也比較容易些,所以,最好從小培養、訓練,及早建立規範
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體貼心。

  我認為,成功的父母應該是「愛的陰謀家」。美國女詩人愛蜜莉‧
迪金遜曾說:「我老是不知道該從哪兒著手,但我相信從『愛』開始絕
不會錯。」每當我有困惑的時候,就會把自己歸零,回到愛的起點,思
索該怎麼做,才是真正愛孩子的方法?以愛為前提,通常這時問題的答
案就會浮現了。

  有時我也會到書店翻翻親子教養的書籍參考一番;如果還是無解,
我就會放下問題,多給自己一點時間。只要精誠所至,金石都能開,何
況是自己的子女!

  總之,我相信,如果足夠誠懇,抱持「兒女是父母的菩薩」這樣的
信念,把孩子拋給你的問題,視為修養耐性與磨練能力的過程,相信這
樣的互動,會是彼此生命中一個很有意義的經驗和過程。

  由於每個小孩的情況不同,所以我的觀點不是結論,剛好相反,是
思考的開始。希望經由今天這樣的觀念對話,能對各位有所幫助。最後
,祝各位和孩子相處愉快,父母兒女都互覺得對方是可愛的人!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新回憶龍族 Online 官方綜合論壇 - Memory DragonRaja Online

GMT+8, 2025-7-4 20:21 , Processed in 0.074103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